【资料图】
一、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是古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其意义不仅在于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更在于诗歌精神的拓进:将中国诗歌精神推向了最本质的深度,即对人的生存、生活之关注与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对人及其命运的探索与追问、对大地苍生的悲悯情怀。《古诗》对人的现实存在、生活状态没有任何回避与粉饰。在《古诗》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般感伤哀怨诗所没有的诗歌精神。 诗歌的意义并不在于功利的教化,或是成就经国之大业,而在于悲悯。这对中外诗歌来说都是普适的,是共同的诗歌精神。东汉直至魏晋,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诗》以怨而不怒的态度揭示人们的栖居状态,正是要让人们勇于直面无法回避的死亡、离乱、孤独、悲观、绝望等人世之悲;而诗歌的写作者也对人世间的这些悲苦怀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自居。这种悲悯情怀是凄凉人世间的一抹温柔,是灰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在混乱的时代,人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死亡”成为《古诗》中悲苦的深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死亡是人之存在的最根本困境,可是人又渴望永恒。愿之不得而生忧,所以人在现实人世中常感到悲苦。《古诗》的时代,因羁旅天涯、交通阻隔等客观因素,人世间的常态是离散,不是团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挥之不去的孤独与离愁,是诗歌要让人直面的又一个悲观现实。孤独并不以空间为限,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处境,更是心灵的寂寞无人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其实,心灵悲苦,在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生存困境。即使交通、通信的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心灵的孤独仍难解脱?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孤独的。优秀的诗歌总是直面人类存在的悲苦本质,并以各自的方式关怀现实,表达悲悯。 既然谁都无法走出死亡与孤独这样的生存困境,那么何不转而赋予生活以意义呢!所以,《古诗》在揭示人世之悲的同时,也给予人们以现实关怀。“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饮美酒、着华服这类行乐之举,是在看透了存在之悲境后,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一种“及时行乐”的存在意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时间无法停留,也无法逆流,但是却可以珍惜。与时间同行,便能在流驶中找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另外,《古诗》佚名的作者们深味现实人世之悲苦,但总能在离乱悲苦之余,给人以期待和宽慰:“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同时含蓄地表达出人们最渴望并努力寻求的现实关怀--人之相知,找到知音,达成心灵的理解与共鸣:“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古诗》正是以其形象的语言、比兴的手法、含蓄的风格以及深含悲悯的诗歌精神,对后世抒情诗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虽有别于现代,语境或有别于西方,然而其中表现的悲悯情怀却是所有诗歌的共同精神,是现代的,也是世界的。(摘编自张炳文《悲悯:<古诗十九首>诗意的现代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古诗十九首》透露着浓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离乱以及无人理解。B.《古诗十九首》并不回避现实的悲苦,但也没有为人们指明疏解这些悲苦问题的路径。C.《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及时行乐”意识是在看透存在之悲后的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D.“悲悯”具有普适性,它既是中外诗歌的共同精神,也是古今诗歌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文章以《古诗十九首》的价值意义作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出论证的中心。B.文章本论部分从“死亡”与“孤独”两方面论证中心观点,论证思路清晰。C.文章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古诗十九首》,通过大量引用诗句增强了说服力。D.结尾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古诗》的影响及价值作了总结,使首尾一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如果诗人对人世悲苦视而不见,其作品也很难传达出中国诗歌精神中的悲悯情怀。B.《观刈麦》中,结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尤其能够体现诗歌的悲悯情怀。C.《古诗十九首》中的悲悯情怀对诗歌精神作了纵深开拓,因此它能超越一般哀怨诗。D.在古代,因为离散是常态,所以,诗歌中必然会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离愁情绪。
二、解答
(1)A.“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理解错误。“死亡”是“悲苦”的深层根源,但不是“孤独”的,第二段为:《古诗》以怨而不怒的态度揭示人们的栖居状态,正是要让人们勇于直面无法回避的死亡、离乱、孤独、悲观、绝望等人世之悲。B.变肯定为否定,原文倒数第二段“及时行乐”“珍惜时间”“寻求知音”等都是讲具体的路径和方式。D.“不可或缺”表达过于绝对。(2)B.对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错误。本论部分应该是从“直面悲苦”和“现实关怀”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3)D.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而且“必然会有”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古诗》的时代,孤独与离愁是诗人们要直面的现实。第三段为:《古诗》的时代,因羁旅天涯、交通阻隔等客观因素,人世间的常态是离散,不是团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挥之不去的孤独与离愁,是诗歌要让人直面的又一个悲观现实。答案:(1)C(2)B(3)D三、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 【天天聚看点】死亡之怨恨_死亡之怨
- 青春期程小雨跳舞视频_青春期程小雨
- 223x4=134解方程并检验_223x 天天简讯
- 记者:赫拉芬贝赫对加盟利物浦持开放态度 但拜仁无意出售
- 研究机构大幅下修台今年经济增速预期
- 天天观察:河北全面推动城市绿地开放共享
- “网上买保险”渐成新时尚
- 大风蓝色预警中!北京今天上午到傍晚北风劲吹
- 短讯!2023-2029年中国车辆专用照明及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短讯!今年2月份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考核结果公布,来看各区排名
- 每日热门:美“泄密门”再曝新料:乌2月计划袭击莫斯科,应美要求推迟
- 四川盐源森林火灾东线发生复燃,400余人参与扑救-天天百事通
- 北京:婴幼儿托育机构应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 当前焦点
- 调查|快递运单个人信息加密有点“卡”
- 存量规划趋势下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模式研究 全球播资讯
- 孙东东现象 天天热门
- 焦点要闻:孙东东
- 孙东东
- 天天微动态丨蚕宝宝如何养(蚕宝宝如何养大)
- 全球微动态丨一周星闻丨黄渤新片再演爸爸!王宝强动作片定档
- 苏丹武装冲突已致至少427人死亡
- 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成功
- 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6.9级地震
- 椭圆第三定义的推导_椭圆第三定义
- 世界速递!关锦鹏追忆主演张国荣梅艳芳往事
- 全球微动态丨本市新成立两家知产纠纷调委会
- 多部门联合对养老机构安全检查_天天信息
- 世葡园开启星空不夜城-世界微速讯
- 首批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成立_当前热议
- 两江新区:同频共振 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