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生活 |
独家述评|STEM教育合作,上海的红利_环球看点

发稿时间:2023-05-29 16:14:14 来源: 新民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同意在上海设立STEM教育一类机构,待年底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后正式生效,届时这将成为该组织在华建立的首个一类机构,发挥思想实验、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作用。

新世纪后,由于信息化、数字化演进加速,教育内容、形式与手段的重塑成为潮流。国际上对学生素养的界定,从古典式的“3R”(阅读、计算与写作),进化到“5C”(审辨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文化理解与传承),关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也即STEM四大方面素养的一体化教育尤为重视。在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工业化中期或中后期,高等院校理工学科始终占有半壁江山,每年约300万毕业生加入工程师队伍,按照经合组织统计,中国的STEM学科毕业生是美国的五倍,几乎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他们用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技术,持续创造“工程师红利”,有力提升了国家竞争力。

而在上海,早在2014年,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教委就批准成立了“STEM+研究中心”,承担长周期实证教育研究项目,选择区域与学校开展“STEM+”教育实践。这个名称里的“+”,代表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延伸,强调社会价值、人文艺术、信息技术与STEM教育的融合,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

近十年来,“STEM+”研究中心的课堂实践已蔚为大观,学段贯穿幼儿园至高中。与我熟识的一位英语老师就参与过一所中学的“STEM+”课程教学。据他介绍说,他们学校这一课程的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用电磁学实验、电灯、电报、电话等实物以及爱迪生、特斯拉、马可尼等发明家的恩怨纠葛,多角度探寻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源,这堂课是用英语教学,甚至有学生扮演爱迪生与特斯拉,展开民用电网选择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的辩论。“这种内容设计,不只是打牢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更领悟了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当下,STEM课程已渗透到沪上许多中小学的课堂,“上海STEM教育联盟学校”也超过了200所。普陀区更是从2019年起全面推广STEM课程,通过集团化办学,共享名校优质课程力量,将STEM课程融于诸如劳技课、自然科学等课程中,让同学们能够在机器人创意、3D打印、无线电测向、木工、VR虚拟现实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中自由发挥。上海还加强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建设,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匹配132个实践点,招收学员3960名。一系列举措的背后,反映了上海致力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双创格局,使青少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动手实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城市竞争力打下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市民科学素养。

正所谓“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未来联合国STEM教育一类机构能正式落地,势必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推动教育转型和科技创新的全球化合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STEM教育与传统的知识点驱动的教学不同,主要基于项目或者问题的学习,而中国教育的传统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STEM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实践或科学探究,无疑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模式的挑战与颠覆,当前从上海到全国,STEM师资队伍的相对短缺就是明证。

当然,从发展的眼光看,以上海为节点的国际STEM教育合作已然拉开大幕,我们今天看到的,恰恰是未来创新大潮里的一朵浪花,好戏还在后头呢!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6495号-7

联系邮箱:939 674 669@qq.com